本文轉載自: 國喬深化國際合作!尼龍生產技術再升級 跨足亞太市場
國喬(1312)13日宣布,為積極推動全球化布局,與日本及韓國大廠合作「尼龍國際產業鏈」,透過跨國技術合作,打造更精密、更高品質及更高規格的尼龍材料,更開啟了國內大廠串連國際合作代工的橋梁。
2024年全球石化產業面臨多重挑戰,包括通貨膨脹壓力、戰爭等地緣政治因素,導致經濟動能疲弱。同時中國石化新產能不斷釋出,市場供過於求,衝擊石化產品行情。國喬石化總經理曾嘉雄表示,2024年第3季起外銷至東南亞國家總量提高到總體銷量的四成,且目前訂單持續增長,開拓中間原料的出口銷售,ABS產品也於2024年第4季取得印度BIS認證。2025年將持續增加越南、孟加拉、印度等東南亞國家出口比重,目標外銷總量占比達五成以上。
國喬石化自2012年成功研發出高耐熱、耐衝擊、輕量化的尼龍66材料,並將其商業化,廣泛應用於車用零件、3C電子產品、醫療器材等,自此尼龍產品線成為國喬獲利的主力商品之一。更重要的是其卓越的耐熱性,已通過UL RTI認證,應用範圍從半導體、車材乃至戶外運動裝備等機能性紡織品。
國喬石化從今年起首度與國內大廠、日本及韓國大廠展開跨國合作,不但能打造更精密、更高品質及更高規格的產品,也開啟了「尼龍產業鏈」國際合作代工的商機。
面對淨零趨勢,國喬石化也積極投入化石能源電廠逐步減碳、加速再生能源佈置、建立碳循環和發展氫能經濟等各項綠電行動。在全球推動循環經濟之際,國喬研發中心也成功研發出新一代生質尼龍,採用玉米和蓖麻油做為主要原料,用生物技術替代石化技術路徑的原料,減少對石化原料的依賴,可降低約50%的碳足跡。
為提升台灣石化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優勢,國喬石化並與工研院合作研發出機能型聚醯胺材料,日前申請經濟部產業發展署「協助產業提升競爭力布局海外市場計畫」補助,透過產業「1+5」的方式與下游產業鏈結盟,由國喬研發產品,攜手下游5家客戶推廣至海外市場,加速國際市場布局。同時與產業結盟為「綠色石化供應鏈」推動低碳綠色轉型,符合全球永續發展趨勢。
亞太地區仍是全球PP市場的增長引擎,其中中國與印度需求最為旺盛。根據市場情報組織Mordor Intelligence分析產業報告,聚丙烯(PP)全球市場規模在2025年約為9,730萬噸,預計到2030年將達到1.28億噸。
看準市場商機,國喬醞釀己久的泉州廠也宣布試車成功投產,預計先產出高附加價值PP產品,瞄準亞太地區汽車、消費品、電子與包裝市場。
國喬石化董事長邱德馨表示,雖市況不穩,國喬石化長期以多角化投資布局,力求穩定、長遠的企業競爭力。今年透過與日本與韓國大廠的國際合作,除了讓產品品質不斷提升,更開啟國喬石化國際合作的橋梁。
回到上一頁